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照明正文

合同能源管理成功率不足1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08 浏览次数:236
  所谓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其运作机制,大抵可以这样描述: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机制。近年来,合同能源管理在照明行业兴起,然而,推广并非想象的那样顺利。广州照明协会副会长张东升表示,合同能源管理成功率不足10%,LED照明产品的推广寄希望于合同能源管理仍是难上加难。
  
  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业主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质就是用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广州照明协会副会长张东升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合同能源管理合作模式通常分为两种:一是对每年节省的电费,按比例由节能改造的双方分成,逐年返还,直至完成合同约定金额为止,合同执行周期较长;二是每年节省的电费,全额返回给LED企业,直至合同约定金额为止。这种模式回款速度快,更受LED企业的青睐。
  
  “如果真正按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进行,提供LED服务的公司也是有利可图的。但是事实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顺利。”张东升向记者透露,目前我省合同能源管理的成功率只有5%10%。其中民营企业比较好推广,国营企业就相对比较困难。
  
  LED照明产品因其高昂的价格,使它在广泛推广的过程中遭遇瓶颈。据张东升介绍,一根1.2米长的光管,需要278颗芯片,如果按芯片制造商Cree的报价,一颗芯片一块钱算,一根灯管就需要近300元钱。而普通节能灯只要几十块钱。
  
  张东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我国LED产品制造能力在全球占50%,但利润却是最低的一环。LED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都在国外,这是影响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其次还有生产成本高、缺乏国家标准等因素。
  
  据统计,目前我国从事LED的企业已达到2400多家。但令人遗憾的是,应用产品和配套企业占了绝大多数,有1700多家;其次是封装企业,约有600家;最少的是从事外延生长、芯片制造的企业,研究单位和生产企业总共只有40多家。
  
  一些企业因为LED费用太高而丧失了改装应用LED的积极性。正因如此,合同能源管理便应运而生,然而它的推广也不容乐观。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